PROUCTS LIST
- 国产质构仪
- 研究型-质构仪
- 质构仪-教学型
- 通用型-质构仪
- 流变仪
- 快速粘度仪
- 电子鼻
- 电子舌
- 氧气二氧化碳分析仪
- 肉嫩度仪
- 凝胶测试仪
- 硬度仪
- 气味分析仪
- 弹性仪
- 脆性测试仪
- 蛋壳硬度计
- 高精度冻力仪
- 气体分析仪
- 常用探头
- 专用探头
- 延展性测试仪
- 拉力试验机
- 肉品系水力测定
- 智能感官仿真系统
- 物性测试仪
- 组织分析仪
- 剪切力测试仪
- 药品物性测定仪
- 拉伸仪
- 通针性测试仪
- 微胶囊包埋机
- 恶臭检测仪
- 中药气味分析仪
- 中药滋味分析仪
- 头发梳理仪
- 体外消化模拟系统
- 贴片粘附性测定仪
- 口溶膜测试仪
- 微针强度测试仪
- 热粘性能测试
- 针尖穿刺力测试仪
- 电子眼
- 粘度计
- 培养基测试仪
- 水凝胶测试仪
- 调剖剂测试仪
- 体膨测试仪
- 膏药测试仪
- 药品刚性检测仪
- 药品颗粒硬度检测仪
- 药物粘度检测仪
- 药用膜剂薄膜剥离测定仪
- 口腔速溶膜剂剥离强度测试
- 脉冲
- 动态力学电阻检测仪
- 水分活度仪
- 热裂解
- G-CO
- 3Q验证服务
- 审计追踪软件包
闻香识分子:GC-O技术如何揭开气味的神秘面纱
一、GC-O是什么?鼻子与仪器的wanmei结合
简单来说,GC-O就是将精密仪器(气相色谱仪)与zuilingmin的“检测器"——人鼻子结合起来的一种分析技术。
气相色谱(GC)的作用:高效分离
想象一下,你有一杯混合了各种香料的浓汤(代表复杂的香气混合物)。气相色谱就像一个极其高效的“分离大师"。样品(比如磨碎的咖啡粉、草莓汁的挥发性成分提取物)被注入GC。在GC内部,样品蒸汽被惰性气体(载气)带着,流经一根非常长且内壁涂有特殊材料的细管(色谱柱)。不同种类的气味分子因为与管壁材料的“亲和力"(物理化学性质如沸点、极性)不同,在管内的移动速度就不同。亲和力大的走得慢,亲和力小的走得快。经过一段时间的“赛跑",原本混合在一起的分子就被一一分开,按照先后顺序离开色谱柱。
嗅闻(O)的作用:关键识别
气相色谱分离出的分子不会直接进入实验室的废气管道。在GC-O中,分离后的气体流被分成两路:
一路 通向常规的物理检测器(如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或质谱仪MS)。FID能检测到几乎所有含碳的有机物,告诉我们某个时间点有物质流出及其大致浓度(产生一个色谱峰)。MS则能“称量"分子并推断其结构。
另一路 则通过一个温控的、加湿的玻璃管(称为嗅闻端口/Olfactory Port),直接送到训练有素的嗅闻员的鼻子下方。嗅闻员的任务至关重要:他们需要全神贯注地闻嗅闻端口流出的气体,并实时记录下:
何时 闻到了气味(对应色谱图上某个峰出现的时间)。
闻到的是什么气味(果香、花香、焦糊味、土腥味等,用标准气味术语描述)。
气味的强度有多强(弱、中、强)。
气味的性质(愉悦的、不愉快的、熟悉的、奇怪的)。
气味的持续时间。
二、GC-O的核心原理:连接分子与感知
GC-O技术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建立了一座桥梁,直接连接了仪器检测到的化学物质峰和人脑感知到的气味。
常规GC/MS的局限:
一台咖啡样品通过GC/MS可能检测到几百个峰。但其中很多物质浓度可能很低,或者本身气味阈值很高(不容易被闻到),或者气味很弱被其他气味掩盖了。有些物质浓度高但对整体气味贡献很小;相反,有些浓度极低的物质(ppb甚至ppt级别)可能因为气味阈值极低(非常容易被闻到)而对整体气味产生巨大影响。只看色谱图或质谱数据,我们无法判断哪个峰对应的分子是真正对气味有贡献的关键“香气活性化合物"。
GC-O的突破:
通过让嗅闻员在分离后的分子流中直接闻嗅:
定位关键分子: 只有当嗅闻员在某个色谱峰出现的时间点报告闻到了气味,才能确认该峰对应的物质是具有气味活性的。没有嗅闻员报告气味的峰,即使被仪器检测到,也可能对整体气味无关紧要。
关联气味属性: 直接将特定的化学物质(通过后续与MS联用鉴定)与它产生的特定气味描述(如“泥土味"、“青草味"、“焦糖味")联系起来。
评估贡献度: 通过嗅闻员对气味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描述,结合仪器检测的浓度,可以初步判断该物质对整体气味贡献的大小。